“鄧麗君”,實在說不清一個普通流行歌手的名字,為什麼會那麼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實在無法說清她在歌聲中蘊涵了什麼力量,而征服了那麼多人的心。十年過去了,歌者已遠去,但她的歌聲卻依然在我們的耳邊迴響……
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國際影響力的歌手,華人社會裡知名度最高的女歌星。無數歌迷在世界各個角落以各種形式懷念著她。

一個時代的“靡靡之音”
一張名為《天國的情人》的專輯即將在亞洲各地發行,其中包括一首從未面世的歌曲《無奈》。上海將舉辦“思君十年———芳華十八鄧麗君金曲上海演唱會”。香港一系列的紀念活動也陸續開始,其中以舞臺劇《感受鄧麗君》規模最大。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臺近日也頻頻響起她甜美的歌聲……
鄧麗君1953年出生于臺灣雲林縣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就展現了歌唱天賦。13歲那年,鄧麗君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賽,以一曲《採紅菱》奪得冠軍。第二年她就從中學休學,加盟宇宙唱片公司,當年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正式踏入歌壇。
1979年,鄧麗君榮獲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在臺灣歌壇站穩了腳。1981年,她的5張大碟在香港同時獲得白金唱片獎,徹底征服香港歌壇。1983年,鄧麗君來到全球流行歌手的夢想之地———拉斯維加斯“愷撒皇宮”,是首位在此簽約演唱的華人。
日本是亞洲流行樂的中心,也是很多華人歌手的兵敗之地。鄧麗君1984在日本竟勢如破竹,她的專輯《償還》在日本唱片流行榜上停留了將近1年!刷新日本樂壇歷史紀錄。次年的單曲《愛人》14周蟬聯日本廣播“點唱流行榜”冠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入選日本紅白歌合戰。
1987年起,鄧麗君穿梭於港臺、美加及法國,但除慈善演出外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逐漸淡出歌壇。1995年5月8日,她因哮喘發作在泰國逝世。  
 


完美的嗓音和傳統的外形
鄧麗君是迄今為止華語歌壇最為成功、知名度最高的歌手。這首先要歸功於鄧麗君的演唱天賦和技藝。鄧麗君嗓音很有特色,幾乎聽不出有任何換氣的地方,可以在沒有鼻音的狀況下唱出連續的高音,而且她的中文咬字也非常清晰,音色又細又柔,令人著迷。
鄧麗君歌曲的歌詞很有中國味道,又能雅俗共賞。古典的如“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直白的有“夢裡夢裡見過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每一首都淺斟低吟、朗朗上口,七分甜帶著三分淚,“抒女性之情,解男性之悶”,俘虜了無數人的心。
鄧麗君的歌曲調並不複雜,非常大眾化,很易於流行。有人說,她的高不可攀,恰恰在於人人可攀,人人都可以唱鄧麗君。她的外形也暗合了傳統中國女性婉約溫柔的特質,清澈的眼睛、烏黑的長髮,像一劑溫柔毒藥讓人上癮。  


華語樂壇的經典
離世10年,鄧麗君對流行樂壇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的歌曲被翻唱的數量在華語歌中仍高居首位。王菲是清高的,當年卻是模仿鄧麗君起家。1987年,16歲的王菲以“迷人小姐”為名推出了首張專輯,以翻唱鄧麗君歌曲為主。通過這次驚豔亮相,王菲的歌唱潛質才被人發現,隨後赴香港發展,逐步晉升天后。如果不是鄧麗君的那首《甜蜜蜜》,陳可辛的同名電影《甜蜜蜜》絕不可能獲得後來的成就。即使當前洶湧的韓流中也能冒出鄧麗君的歌曲,文根英在新片《舞蹈演員的純情》中就翻唱了她的《夜來香》。荷蘭爵士天后羅拉•菲琪上周在上海還向記者播放了她翻唱的《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其實,在以跟風為潮的今日歌壇,鄧麗君的歌曲顯得過於樸素單調,缺乏變化與張力,似乎無法詮釋現代人爆炸式的情感。但無論何時,溫柔與真情是人無法割捨的,任流行風雨變幻,鄧麗君似的風花雪月最終仍將成為現代人奢侈的情感回歸。 (環球時報)
一個人的離去是簡單的,但一個傳奇的飄散卻可以顯得那樣回味悠長。
鄧麗君的笑容定格在1995年5月8日,但在這走過的十年裡,你會發現,時常有一部電影、一本書、一些人讓我們回憶起鄧麗君和她的那樣風情……   

永遠的鄧麗君 《甜蜜蜜》
背景簡介影片拍攝於1996年,由陳可辛執導,張曼玉和黎明在影片中分飾兩名從大陸到香港打工的青年,他們意外相遇,意外相戀,意外分開最後意外重逢,時光就這樣從1986年到1995年,過去了十年。
影片獲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編劇、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攝影、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至今仍保持著單部影片在同一屆金像獎所獲獎項最多的紀錄。
鄧麗君印記片名選用的就是鄧麗君的傳世名曲《甜蜜蜜》,此曲貫穿始終,張曼玉飾演的李翹和黎明飾演的黎小軍也因為鄧麗君有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兩個人一起在夜市裡賣鄧麗君的光碟;迎著夕陽一邊回憶老時光一邊哼起《甜蜜蜜》;最後在美國街頭看著商店櫥窗裡電視播報鄧麗君去世的消息,猛回頭,才發現“在夢裡”的人就在身邊…… 

結語
十年間,她的歌聲總在耳畔飄蕩,從未遠離。無論年齡、無論男女,都在這歌聲裡走過一路,變了心境,不變的是那聲音,還有在那個艱難的俗世裡生長起來的動人而美麗的微笑。
有業內人士分析,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之所以叫座又叫好,鄧麗君這首家喻戶曉的名曲功不可沒。不誇張地說,沒有鄧麗君這首對那個時代大陸青年意義非常的《甜蜜蜜》,就沒有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甜蜜蜜》。 


《鄧麗君畫傳》
背景簡介
“市面上有很多有關鄧麗君的傳記都是未經過細心查證,東抄西抄,歪曲事實的文章,本人很擔心市面上又要多出這麼一本同樣風格的作品。”在鄧麗君去世九年之時,鄧麗君五弟鄧長禧終於尋找到了合適的人(作家師永剛)來為自己的老姐創作一部至少能為鄧家人接受,並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官方傳記”,同時借此將鄧麗君生前以訛傳訛的說法進行一次澄清。
這本幾乎包括了所有暢銷因素的書,在2004年初舉辦的北京國際圖書訂貨會上,成為大熱贏家。首版五萬冊一銷而空,接著又連續再印兩次,目前印數已達七萬多冊。而這本書的出版,也引起了相關電視媒體的關注。鳳凰衛視著名電視欄目“魯豫有約”與國內部分省市電視臺,紛紛開始製作專題節目。
鄧麗君印記1982年大年初二晚上,鄧麗君在臺北狄斯角演唱,一連唱完60分鐘,台下響起如雷掌聲,還有久久不歇的喝彩聲。鄧麗君在觀眾熱情喝彩中再度出場,她說要再為觀眾唱一首《何日君再來》。前奏音樂響起,她娓娓說著,“我十四歲出道,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這中間所經歷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難盡……”
結語
沒有人敢用戲說的筆法去描述鄧麗君的一生,甚至鄧家至今都諱言的情事或者舊事。這些如同新聞紀錄式的報導,只是想告訴喜歡她的讀者,這個人的一生,歌聲、故事和讓人心疼的命運,神秘的天音、身後的光榮與無法掩盡的蒼茫、世事中的音樂以及被音樂影響後的人間等等。
這是個真正屬於公眾想像中的人。這也許是我們惟一可以紀念她,並瞭解她的惟一一張通行證。
鄧麗君的五弟鄧長禧先生在撰寫的序言中承認,“終於有一本能完全代表鄧麗君的著作問世了。”該畫傳還被一知名媒體點評為“掀起新一波的鄧麗君懷念潮”。 


啟蒙者
背景簡介
在20世紀70年代末,內地公認的首席歌手非李谷一莫屬。她演唱的《鄉戀》、《妹妹找哥淚花流》、《心中的玫瑰》等歌曲,與鄧麗君的歌路很像,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議,甚至一度不讓電臺電視臺播放《鄉戀》。在1979年~1980年中央電臺舉辦的“聽眾喜愛的15首廣播歌曲評選”中,李穀一的四首歌曲榜上有名,位列第2(《妹妹找哥淚花流》)、第6(《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第10(《潔白的羽毛寄深情》)、第12(《絨花》)名。
當有人說李穀一的歌和鄧麗君的歌屬一個風格時,鄧麗君說:“李谷一小姐的歌聲和她在歌曲方面的藝術造詣都非常地高。有的報紙說她的歌聲跟我的很像,我覺得,我跟她完全是兩個路子,她的唱法和我的唱法是不同的。我認為,我要跟她學習的地方很多,她是一個非常非常優秀的歌手。”(1981年6月接受澳廣電話採訪)
鄧麗君印記鄧麗君的歌聲開始在內地流傳時,演唱風格已漸成熟。特別是歌中愛情的主題對當時尚未完全脫離“藍灰色”氛圍的青年人帶來一種“蠢蠢欲動”的催動力量。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常生活中,鄧麗君的歌曲幾乎成了青年人時髦的象徵,許多青年人按照鄧麗君歌曲的“教唆”談起了情,說起了愛。戀人們也敢於在公開場合拉起了手,摟起了肩。鄧麗君去世後,內地的一些音樂人在追思悼念時,慨歎“沒有鄧麗君的歌聲,就沒有今天的大陸流行歌壇”。這個評價並不為過。那時候,內地的流行歌壇剛剛起步恢復,在民間,鄧麗君、劉文正的歌不絕於耳,加上主流媒體向內地推介臺灣的校園歌曲,自然影響到內地歌壇的發展,不少歌手開始效仿他們的演唱方式。 
結語
這個時代,一些聲音可能永遠都不會消失,因為他們就是我們成長的印記或者路標。鄧麗君的歌聲如今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價值。目前,依然有許多音像公司都在靠製作出售鄧麗君的專輯來賺錢,鄧麗君歌曲的音像製品至今仍風行內地。北京、上海、廣州等現代國際城市的街頭仍有不少店鋪沒日沒夜地在放鄧麗君的歌,可見鄧麗君在民眾中受喜愛的程度!二三十年前走紅的鄧麗君居然還能盤踞在內地音像製作市場無可爭議的首位!相比之下,現今曇花一現的流行樂壇天王天后,在音像公司老闆眼裡,僅僅不過是偶爾賺一把的陪襯而已。看來,鄧麗君情結真的愈來愈深入人心了! 

“小鄧麗君”
背景簡介
這是一種恭維的說法,被稱作“小鄧麗君”的人不是擁有她溫柔、動聽的嗓音,就是擁有她甜美嬌俏的外型。音樂愛好者大多是以最大限度地模仿優質偶像進而在樂壇嶄露頭角,於是,在鄧麗君風靡華人地區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大批的“小鄧麗君”也就應運而生了……
鄧麗君印記因為“小鄧麗君”的名字而在樂壇打響、得寵、走紅的人不計其數,王菲就是其中的最好代表,其他還包括蔡幸娟、周彥宏、劉欣如和李爍等等,而在其他民間的演唱比賽和模仿秀中,這樣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
在這其中,雖然王菲的樂壇成就最大,但是蔡幸娟卻因為甘甜的音色、柔美的唱腔而成為“小鄧麗君”最佳詮釋者,以至於在鄧麗君逝世當年,蔡幸娟因此而受邀參加多場鄧麗君追悼晚會,並演唱鄧麗君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從此更加奠定蔡幸娟在歌壇“鄧麗君接班人”的殊榮。2002年7月25日至8月25日,反映一代歌後鄧麗君傳奇故事的音樂劇《但願人長久》在香港演藝學院公演25場,影后李心潔在劇中飾演鄧麗君。此外,有媒體指出,兩年後鄧麗君電影動畫片可能問世,鄧麗君文教基金會還準備待動畫片一切就緒後,發展出一系列鄧麗君的相關產品,把鄧麗君的肖像像迪士尼產品般推展出去。於是我們發現,有音樂的地方,就會有鄧麗君的名字,因為她的名字已經成了一個時代永不休止的音符。 
結語
“鄧麗君”,實在說不清一個普通流行歌手的名字,為什麼會那麼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實在無法說清她在歌聲中蘊涵了什麼力量,而征服了那麼多人的心。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不知有多少人依舊心存著一個深深的情結,那就是——鄧麗君。十年過去了,歌者已遠去,但她的歌聲卻依然在我們的耳邊迴響,她的名字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我們紀念她,不是因為這個日子,而是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忘記她。

來源:華夏文化綜合整理於鄧麗君逝世十週年
http://gb.cri.cn/3601/2005/05/08/1266@53985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