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TODAY月刊,趙寧~追憶永遠的鄧麗君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 華視TODYAY月刊 六月號 第264期
恒久的溫柔 永遠的巨星 鄧麗君部落格
是一個靜謐的星期天午後,好友騎自行車載著一位小女孩來看我,說是出了第一張唱片,要送給趙大哥指教。
這位小女孩清湯掛麵,白衣黑裙,臉上掛著一個後來全世界華人都熟悉的笑容,
屈指一算,正好是二十八年前(1967年),這位小女孩就是鄧麗君。
「Teresa過去了!」長富一通哽噎的電話好像晴天霹靂。
「趙大哥,能不能麻煩你寫一篇悼念的文字?」
驚魂未定,攤開紙張,從哪裡寫起呢?
一、鄧府四男一女,長安、長順、長富、麗君、長禧。
共同的特性就是古道的熱腸,一言九鼎。
因為他們抬愛,尊我為結拜大哥。
尤其長順、長禧早些年常常黏在一起,我才發現麗君「胸懷千萬里,心思細如髮」,無論飄遊到何處都不忘與父母兄弟緊密聯繫,
在精神物質方面永遠不會吝惜,孝悌二字當之無愧。
二、臺視「君在前哨」特輯,麗君找我幕後企劃寫分鏡旁白,她彼時已是天王巨星卻仍一絲不苟、認真負責。
後來推出「淡淡幽情」仍由茶房執筆,她幾乎天天都來研究商量。
成功不是偶然的,從她身上得到最大的證明,麗君是一位敬業的歌手。
三、演藝圈有時候會無風起浪、繪聲繪影,她都一笑置之、從不辯駁;
但是遇到勞軍活動她幾乎是以宗教家的虔誠全力以赴,沒有一句怨言。
她可以說是天字第一號的軍中情人。
四、天安門事件,舉世震驚,紛紛聲討。但是事過境遷,直到今天還秉持原則,支援民運人士,堅決不與大陸往還的,
只剩下少數幾人,而麗君是其中之一。
她曾經在電話裡說法國久居的動機就是因為那裏是民主的發源地,大陸一日不講人權,她就一日不去大陸演唱。
她這一聲「不」也是拋棄垂手可得的億萬唱片市場。
在人人日日爭名逐利忙碌的臺北,她也應該算是一名濁世的奇女子吧!
五、麗君沒有輝煌的學歷卻力爭上游,好學不倦。她在日本受訓五年,轟動歌壇,長禧與我曾至東京演唱會捧場,
她的日文也朗朗上口,全場歡聲雷動。
早年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凱薩宮主表演會場,是全球藝人表演事業的指標,
據我所知麗君也是第一位在該處表演的華人;她英語、廣東話都十分流利,全球華人都在認識柯林頓、江澤民,
但人們以前早就已經認識鄧麗君了。
臺灣整軍經武從高喊到不喊反攻大陸之間,她的歌聲早已經登陸並且征服了同胞的心靈,這才是國際巨星。
一九六七年的春末夏初,我分別認識了葉公超先生和鄧麗君小姐,兩位在我的為人處世方面或多或少都產生了影響,
湊巧的是兩位辭世的時候都在數小時後被邀寫稿。
能夠結識鄧麗君小姐是一件光榮的事,在她與寶麗金有約時,曾數度邀我寫詞出歌,自己才疏拖延未能完成,真是一大遺憾。
茶房茶嫂完婚,麗君不遠千里兼程趕來致賀,這份心意我們很難忘懷。
麗君是一位敬業樂群、愛國愛人的天王巨星,雖然,她的辭世是舉世華人和歌壇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
但是無論天涯海角,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她溫馨甜美的歌聲會超越時間與空間,世世代代伴隨著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
永遠鮮亮的存活在大家的耳邊、心上。
小鄧走了,她是唯一一位海峽兩岸、大洋東西全球華人最認同的偶像。
她是唯一一位勞軍生涯長達大半生的軍中情人。
她的辭世是舉世華人和中外歌迷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其影響在藝壇固然有一定的歷史定位。
遺憾的是一連串的後續新聞報導,或搶拍遺體、或追挖緋聞、無風起浪、幾近瀆褻,想必不為讀者觀眾歌迷所樂見。
麗君一生只做一個事業,一生只愛一個國家,大陸一日不民主,她就一日不踏上大陸土地,這一種風骨膽識令你我汗顏。
對影視節目的邀約,這些年來她幾乎無日不在婉拒,但是對於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勞軍活動,
她又懷抱著宗教家的虔誠有求必應、全力以赴。
記者有新聞自由,受眾有知的權利,但是家屬和歌迷更要求一份對死亡和死者的尊重。
鄧麗君是一位天字第一號的軍中情人。
在金門古寧頭的碉堡、在左營桃仔園的沙灘、在台中清泉崗的跑道,只要有阿兵哥的地方,就曾經留有過她的芳蹤、飄揚過她的歌聲。
她對中華民國陸海空勤憲官兵,軍心士氣的鼓舞和貢獻有目共睹、舉世同欽、無庸置疑。
民敬軍,軍也要愛民。
我們誠摯熱烈的期盼國防部能夠追贈鄧麗君小姐一個類似榮譽少將的軍階。
讓三軍官兵知道他們曾經、現在、將來都擁有這一位誠懇熱情愛國的朋友,
讓所有的青年藝人都以她為模仿效法的榜樣,
讓全世界的華人都因此而更愛戴這一片有人情味、有回饋心的地方。
最重要的,我們希望也因此而能夠讓我們熱愛的鄧麗君健康、甜美、燦爛的笑容能夠永遠快樂的綻放,
不管是在人間,還是天上。
- Aug 31 Wed 2011 11:16
1995年華視TODAY月刊,趙寧~追憶永遠的鄧麗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