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迷知道晚年的鄧麗君,在分別閱讀了南宋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南宋朱淑真的「元夜」,
有感而發寫下詞語淒涼的「星願」時,是何等的心境寫照?而鄧麗君的文筆竟然神奇的把多首詩詞合併了!
一、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白話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裏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歎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注釋
零丁洋:即伶仃洋,在廣東省中山縣珠江口外。
遭逢:遭遇。
起一經:漢代凡通曉《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之一者立為博士。此喻熟讀經書考中進士,被起用為官。
干戈寥落:干戈原是古代兩種兵器,即盾牌和長矛,這裏引申為軍隊。寥落,稀疏的意思。此處指抗元軍隊稀少,自己孤軍作戰。
四周星:四周年。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旋轉一周為一年。作者自德祐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產充當軍費,起兵抗元,至祥興元年(1278)被俘,恰為四年。
風飄絮:風吹柳絮。這裏形容南宋的江山在元軍的入侵下已經零亂破碎,像被風吹散四處飄落的柳絮一樣。
身世:個人的經歷和境遇。
雨打萍:急雨打在浮萍上。這裏形容詩人一生遭遇的動蕩不安。又可解作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
惶恐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境內,是贛江十八灘中最險的一灘,人們乘船渡此灘時往往十分惶恐,因而得名。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敗,曾從惶恐灘一帶退兵往福建。
說惶恐:對國家形勢危急憂懼不安。
歎零丁:被俘後孤苦無依。
留取:留得。
丹心:忠心。丹是紅色的朱砂。古人以紅色代表忠義,故丹心喻忠貞不二之心。
汗青:歷史書。古代無紙,在竹簡上記事,為便於書寫,又不被蟲蛀,往往火烤去水分。水分在蒸發時在竹面凝滴如汗,故曾經烤過的竹簡,便稱為汗青。
參考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jw!sSUwHGufERl8e7DrXnsIA3kd_KCp/article?mid=1015
典故
《過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詩,作者文天祥。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抵抗元朝軍隊失敗後被俘,在廣東零丁洋元朝軍艦上作了這首詩,用以表明忠於宋朝不願投降的心志。《過零丁洋》詩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乃千古絕唱。
評價1958年錢鍾書選注《宋詩選注》時,沒有選入《正氣歌》和《過零丁洋》。當時曾引起學界的爭議和批評。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過零丁洋:
http://zh.wikisource.org/wiki/過零丁洋
【賞析重點】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以後,回憶一生,感慨萬千而寫下的名作.從熟讀經書考中狀元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他一生的際遇.起兵抗元已經四年,環顧四周嚮應他的義軍卻是寥寥可數.大宋江山已如風中柳絮,敗亡在即,而自己的命運有如暴雨襲擊下的水上浮萍,孤苦無依.曾經在惶恐灘頭退兵,為國家命運而深戚憂慮;如今身在零丁洋中,嘆息著自己的孤苦的處境.自古以來,人都免不了一死.只要自己的這一片忠心能永留史冊,就心滿意足了. 首聯是詩人對自己一生遭際的回顧.他抓住了兩件大事:一是讀書入仕,這是關係他個人政治前途的大事,從此他的命運跟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二是毀家報國,起兵勤王,這是關係國家存亡的大事.「干戈寥落」四字,說明當時天下像文天祥那樣高舉義旗,為國奮戰者實在寥寥無幾.這悲切哀怨的自述,暗含對苟且偷生者的憤慨,對屈膝投降者的譴責.
第二聯緊承上聯,對「辛苦遭逢」,「干戈寥落」作具體的描寫.用「風飄絮」,「雨打萍」兩個形象的比喻,勾畫出國運乖蹇,人民流離的景象,又是對風雨飄搖中的南宋時局的高度概括.這兩句對偶嚴密工整,形式上節奏鮮明,韻律協調;內容先後映襯,相得益彰. 第三聯進一步就家國身世而抒發情懷.詩人選取兩個在自己戎馬生涯中有深刻意義的地名作為當時特殊心境的寫照,貼切自然,恰如其分.他利用「惶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地名的多義性,構成重疊復沓的句武,傳神地表現了作者當日戰敗昀「惶恐」心境與今日的「零丁」處境.這兩句亦工對精巧,讀來鏗鏘有力. 尾聯借用自問自答的句式,寄託自己誓死不降,以身殉國的高潔志向.兩句直抒胸臆,氣勢磅礴,表現了詩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由於詩人生活在南宋政權岌岌可危的時代,吟詠的是自己悲壯的戰鬥歷程,抒發的是自己慷慨的愛國情懷,大義凜然,筆力千鈞,因此擲地有聲,成為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賞析】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我們從字裡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
出自 http://www.ruiwen.com/news/20556.htm
轉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1%8E%E9%9B%B6%E4%B8%81%E6%B4%8B
二、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南宋~朱淑真
朱淑真是宋代繼李清照之後,又一個名留千古的女詩人,雖然如此,她真正的生卒年代卻已經無法考證,只知她是浙江錢塘人,大部分的史書則都說她是南宋人。朱淑真生在一個富裕的官宦家庭,從小就聰穎過人,詩、書、畫、樣樣精通,對音樂也很有天份,是一位才女,雖然也稱得上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是,在那樣的年代裡,女子無才便是德,朱淑真的父母並沒有把女兒的才藝放在心上,對她的才華也並不欣賞,為女兒找個金龜婿,才是他們真正的願望。
於是,依照著父母之命,朱淑真嫁給了一個市儈氣很重的地方官吏。婚後的朱淑真,勉強自己與志趣不相投的丈夫相處,希望維持著平和的婚姻。但是丈夫卻是個唯利是圖的官場人,不懂得體會朱淑真浪漫柔軟又多情的心,兩人之間的距離因此愈來愈遠,她悲嘆自己的婚姻說: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朱淑真終於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決然的與丈夫離婚,回到了娘家。獨居娘家的朱淑真,在一次偶然機會裡,認識了一個失去妻子的男人,他英俊瀟灑,溫柔體貼,朱淑真與他墜入了情網,濃情蜜意、恩愛非常。雖然引來人們批判的眼光,但是熾熱的戀情讓朱淑真忘記了婚姻帶給她的痛苦,覺得自己又找回了生命的樂趣與意義。
這一年的元宵節,兩人一起逛燈會,各式各樣的燈籠照亮了街道,也溫暖了朱淑真的心房,她笑逐顏開,幸福洋溢。回家之後,她寫下了〈元夜〉,記錄了這一夜的心情:
元夜
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耀眼的火樹銀花,鑼鼓喧天的慶典,在春風裡熱鬧的展開。雖然牽挽著新歡的手,但還是有著些微的憂愁,驚心的往事總是出現在夢中,我只希望暫時擁有這份纏綿,未來也許像朦朧的月亮一般無法確定,那也無妨。保持清醒,珍惜著此時此刻華美又浪漫的賞燈心情,因為明年,未必還會有相同的情境啊!
果然,她享受愛情的日子非常短暫,薄倖的戀人終於拋棄了她。曾經付出的真心,到最後還是一場空,她禁不起這樣的打擊,她看不見活下去的目標,這位纖細善感的女詩人,最後選擇了投水自殺,結束了她不快樂的人生。
她自盡之後,父母哀痛難當,怨怒之下,也燒了她的詩稿。後人魏端禮同情她的際遇,也欣賞她的才情,四處奔走收集朱淑真的遺作,編成一本詩集,名為《斷腸集》,才為這位不幸的女詩人留下了心情的痕跡與不朽的文學記錄,也才得以讓朱淑真在女性文學史上,享有應得的地位。
參考資料:
http://www.literature.idv.tw/bbs/simple/index.php?t243.html
三、其他參考詩詞賞析:
《閨怨詩》 江總
寂寂青樓大道邊,紛紛白雪綺窗前。
池上鴛鴦不獨自,帳中蘇合還空然。
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遼西水凍春應少,薊北鴻來路幾千。
願君關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時妍。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柳永~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四、鄧麗君之「星願」原稿
一切都是為了年少的野心而開始,只要惶恐灘逞雄,不理黑暗的陷阱,為何獨立細雨中,是否世事難預料,英雄末路當折磨,
身世浮沉雨打萍,天涯何處有知己,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
一切都是為了你柔情如春水,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為何淚眼看花花不語,是否多情卻被無情惱,燭火無情照獨眠,愛情苦海身浮沉,
無可奈何花落去,唯有長江水默默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