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取自中國網濱海高新訪談
[中國網・濱海高新]:觀眾瞭解蠟像一般是從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開始的,這是蠟像的起源地嗎?
[艾得勝]:說起蠟像,有一定的歷史,最能反映蠟像歷史特點的,就是英國和法國蠟像館的建立。
那是在近兩百年前,有個杜莎夫人,她少女時代跟一名醫生學習做蠟像,在她長大後,
就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那些英雄做成了蠟像,後來在做歐洲巡迴展出,由於巡迴展出要不斷的奔波,加上路上怕磕怕碰,
時間長了會影響蠟像的效果,因此,她就在倫敦建立了一座永久的蠟像館,供人們長期觀賞,不再窮於奔波。
與此同時,法國有個叫格裡萬的人,也在法國建立了格裡萬蠟像館,這兩個蠟像館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蠟像館,也是比較成熟的蠟像館,尤其是英國杜莎蠟像館,他們現在在世界上已經發展到七八個國家了,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中國香港,包括現在上海也建立他們的蠟像館。蠟像館裡一般都陳列著世界名人、偉人、權貴、明星,還有一些經濟巨頭。能夠進入杜莎蠟像館是一種榮耀,每年都由當地的記者去評選十個能夠進入蠟像館的人物。可以說這麼說,杜莎蠟像館是一個世界政治的晴雨錶,比如說美國每換一屆總統,他們就會把舊總統的蠟像換掉,換成新一任的總統,有的蠟像是曇花一現的,尤其是政治上的,但是有的特別著名的人物,比如美國的羅斯福、英國的邱吉爾、戴安娜,包括科學家愛因斯坦、藝術家畢卡索等等,這些人的成就都是永恆的,所以蠟像館裡永久陳列著他們的蠟像。
杜莎蠟像館的建成,為他們帶來很多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不管是哪個國家的遊客,去了英國肯定要去蠟像館參觀參觀。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催生了中國的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中國的藝術蓬勃發展。因為當時中國非常渴望著藝術的滋養,但是對蠟像的技能、技法可能不太瞭解,也就憑著一種悟性,或者是多年積累的藝術修養,慢慢接受了蠟像藝術,沒想到在中國產生了非常大的反響,可能是當時中國人喜歡這種寫實藝術,比較容易接受,抽象的藝術一般人可能看不懂,具象的東西比較容易接受,再有就是在當時藝術界有個後現代主義思潮,人文主義思潮,創作要人性化,促使這種藝術在中國生根開花。過去也有人講過,蠟像的藝術在中國古代也有,但是沒有能夠證明它的出處和歷史記載。所以,我們只能從英、法兩國去追溯蠟像的歷史。我覺得英、法應該是最客觀的,英、法的蠟像造型非常接近西方的蠟像造型,是一種寫實的,西洋畫能夠進入的,按照西洋畫的發展規律和創作方法來製作的。在我們中國,按照傳統的中國藝術來搞蠟像,可能不會那麼成熟,所以,我現在做的蠟像也是按照西洋的造型來完成的,歸根結蒂地說,蠟像跟中國的泥人和一些民間藝術不太一樣,甚至說,還有很大的區別。
消息圖文來源: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3/28/content_7044886.htm
- Apr 01 Fri 2011 14:17
艾德勝的作品鄧麗君蠟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